豆荚发病,初为水渍状小点,以后变红褐色、稍凹陷的近圆形斑,严重时豆荚内种子亦出现黄褐色凹陷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发病部位常有黄色菌脓溢出。
豆角细菌性疫病又叫豆角叶烧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和荚。叶片受害症状:病斑较小,暗绿色,水渍状,从叶尖或边缘开始发病。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坏死,褐色,边缘有黄晕,病部变硬,薄而透明,易脆裂。叶片干枯如火烧状。新叶发病皱缩,变形,易脱落。茎蔓受害症状:病斑水渍状,后发展成条形病斑,褐色,凹陷,环绕茎1周后,引起病部以上枯死。豆荚受害症状:病斑近圆形,褐红色,稍凹陷。种子上病斑黄褐色,凹陷。潮湿时有黄色菌脓溢出。
豆角细菌性疫病为害对象是叶片、茎、果实。症状表现:叶片受害,从叶尖和边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随病情发展病斑扩大成不规则形的褐色坏死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部变硬,薄而透明,易脆裂。叶片干枯如火烧状,故又称叶烧。嫩叶受害,皱缩、变形,易脱落。茎蔓染病,初为水渍状,发展成褐色凹陷条斑,环绕茎一周后,致病部以上枯死。果实染病,初为褐红色、稍凹陷的近圆形斑,严重时豆荚内种子亦出现黄褐色凹陷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叶、茎、果病部及种子脐部,均有黄色菌脓溢出。
幼苗期: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或在叶柄基部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为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幼苗即折断干枯。成株期:叶片染病,始于叶尖成叶缘,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不规则形褐斑,周围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溢出黄色菌脓,严重时病斑相互愈合,以致全叶枯凋,病部脆硬易破,最后叶片干枯。茎蔓染病,初生油浸状小斑,稍凹陷,红褐色,绕茎一周后,致上部茎叶枯萎。豆荚染病,初生暗绿色油渍状小斑,后扩大为稍凹陷的圆形至不规则形褐斑,严重时豆荚皱缩。种子染病,种皮皱缩或产生黑色凹陷斑。种脐病部常有黏液状菌脓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