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发生于5~6月和10~11月。温暖而多湿的天气有利于侵染发病,尤其毛毛雨或露多雾大天气时较易流行。品种抗病性差,偏施氮肥过多,种植过密和钾肥不足时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
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在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季,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也可通过雨水传播。萌发后,从植株的表皮或气孔侵人。在秋季10〜12月为发病盛期,其次是4~5月。在冬季温暖、多雨地区,有利于病菌越冬,次年发病则严重。夏季低温、多雨,有利于病菌越夏,秋季则发病重。在管理粗放、肥料不足、生长势衰弱时,发病严重。
常发生于5-6月和10~11月。春季在叶表面形成许多褐黄色椭圆形隆起点(夏孢子层),而秋季形成同样的混有黄色的小黑粒(冬孢子层)。这种小粒级盖全叶时,叶片便枯死。
发生规律。真菌引起的病害。周年以夏孢子转移侵染,借助气流传播。温暖而多湿的天气有利于侵染发病,尤其毛毛雨或露多雾大天气时较易流行。品种抗病性差,偏施氮肥过多,种植过密和钾肥不足时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发病。
常发生于5-6月和10-11月。春季在叶表面形成许多褐黄色椭圆形隆起点,而秋季形成同样的混有黄色的小黑点。这种小粒级盖全叶时,叶片便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