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发病特征是什么?

2024-09-26 06:45

叶鞘和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一般表现为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紫黑色或不明显,病部往往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有时引起果穗腐烂或下垂掉落,种子发黑。

玉米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都可发生,但以抽雄、灌浆期发病严重。主要为害叶片,但叶鞘、苞叶和果穗也能受害。在叶片上病斑较小,病斑数量多,在高温多湿条件下,病斑表面密生一层灰色的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因玉米品种和病原菌生理小种不同,而表现为三种不同病斑类型:一是病斑椭圆形或近长方形,多限于叶脉之间,黄褐色,边缘褐色或紫褐色,多数病斑连片以后,病叶变黄枯死;二是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较大,不受叶脉限制,灰色或黄褐色,边缘褐色或无明显边缘,有的后期稍有轮纹,苗期发病时,病斑周围或两端形成暗绿色浸润区,病斑数量多时,叶片很快萎蔫死亡;三是病斑为黄褐色坏死小斑点,病斑一般不扩大,周围有黄色晕圈,表面霉层极少,通常多在抗病品种上出现。叶鞘和苞叶上病斑较大,纺锤型,黄褐色,边缘紫色或不明显,表面密生灰黑色霉层。果穗受害时,病部为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严重时,引起果穗腐烂,下垂掉落,种子发黑腐烂,影响发芽和出苗,常导致幼苗枯死。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部,但茎部和果穗的苞叶、子粒也可被害。叶片病斑小而多,初为褐色水渍状小点,扩大后成椭圆形或长方形约0.5厘米的病斑,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

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蔓延扩大,直到天气变冷,气温、湿度降低,不利于病原菌为止。

玉米小斑病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斑点为椭圆形,较小,最长2厘米左右,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