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矮病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2024-11-20 22:59

小麦丛矮病即北方禾谷花叶病,1910年在日本北部的大麦上第一次被确认;1939年和1962年在燕麦上严重危害。

小麦受黄矮病毒侵染后,苗期感病植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扎根浅,易拔起。病叶自叶尖褪绿变黄,叶片厚硬。病株越冬期间易被冻死,未冻死的,返青拔节后新生叶片继续发病。病株矮化,不抽穗或抽穗很小。拔节孕穗期感病的植株较矮,根系发育不良。

小麦黄矮病主要为害叶片,表现为叶片变黄和植株变矮。病株叶片尖端岀现鲜明的黄色,逐渐向下扩展,呈现与叶脉平行但不受叶脉限制的黄绿相间条纹。病株有不同程度的矮化。叶色的变化随品种特性不同而不同,有的为黄色至橙黄色,有的为红色至紫红色。矮化程度与感病的早迟有关般苗期感病,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少,长势差,后期不能抽穗或仅抽少量秕穗。中期发病植株较矮,新叶以下第一或第二叶变黄,能抽穗但穗小,结实率低。后期感病仅剑叶变黄,植株无明显矮化,能正常抽穗,但穗粒少,秕粒多。

该病呈现爆发性间歇为害的特点。由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黍缢管蚜传播,但以麦二叉蚜为主。传毒持久力可维持12~21天,不能终生传毒,也不能通过卵或胎生若蚜传至后代。传毒蚜虫在当地自生麦苗、夏玉米或禾本科杂草上越夏,秋季又迁回麦田,为害秋苗并传毒,直至越冬。麦蚜以若虫、成虫或卵在麦苗、杂草的基部或根际越冬。翌年春季又继续为害和传毒,因此,春秋两季是黄矮病传播和浸染的主要时期,春季更是黄矮病的主要流行时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