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枯萎病则在开花结荚期才开始显病。开始时下部叶片变黄,后向上发展,叶脉变褐,病株出现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纵剖茎部或根茎,维管束变黄褐至黑褐色,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甚至枯死。地势低洼、肥力不足、土壤黏重、缺钾或施入未腐熟有机肥等易使该病害加重。
豆角枯萎病发病规律:该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只侵染菜豆。病菌以菌丝、厚垣孢子和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肥料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病菌通过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侵入,病株上产生的孢子靠水流、农事操作传播,扩大危害。平均温度24~28℃,相对湿度高于80%,地势低洼,土壤含水量大的地块易发病。菜豆重茬地,种植密度大,灌水频繁,肥力不足,发病重。在夏季雨水较多,天气闷热时易流行。
植株发病时,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后叶片变黄枯死,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后整株萎蔫死亡。病株根茎部皮层常开裂,其维管束组织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现粉红色霉层。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腐生性较强,从根部伤口侵入。连作地及土壤含水量高的地块发病重。
豆角枯萎病发病时,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枯萎死亡。豆角枯萎病的症状:发病时,首先从豆角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斑,后叶片变黄枯萎,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萎蔫死亡。病株根茎部皮层常开裂,维管束组织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