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多产于浸水的叶鞘内。老熟幼虫在稻根处结土茧化蛹并羽化。各地以成虫滞育状态越冬,越冬场所大多在田埂、河(田)沟表层土壤中。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稻田地、田埂等处越冬。幼虫从6月中下旬在稻根危害秧苗至8月中旬。
防治方法:
1.严禁从疫区调运稻谷、秧苗、稻草及其制品。
2.对划定的疫区范围,要进行封锁和防治。
3.冬季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4.适当推迟早稻的播种期。
5.减水栽培、晒田可抑制幼虫发育。
6.药剂防治应在成虫盛发产卵前期及幼虫孵化高峰期施药,可以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噻虫嗪等药剂喷雾。
7.农艺措施:选用发根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培育壮秧;插秧后至分蘖期浅水灌溉,干湿交替进行等措施均可减轻稻水象甲的危害。清除田间杂草和稻草,重害田收获的稻草要集中在4月底前处理干净,以减少虫源;稻田秋耕灭茬可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可降低其越冬存活率。
8.在疫情发生区的大田,利用“稻鸭共育”种养模式,应用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等)防治第一代成虫。
9.化学防治是稻水象甲疫情防控的重要技术措施,具有见效快、效率高的优点。施药范围包括秧田、大田及周边埂道、坡地、沟渠等危害场所和越冬场所,施药要周到、全面,不留死角。掌握好施药时间,在成虫大量迁入稻田尚未大量产卵前,一般在6月10日前后,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防治成虫的施药时间以上午9:00—10:00点或下午16:00—18:00点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