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晚疫病有哪些发病条件?

2024-08-17 10:50

番茄晚疫病是一种适温高湿型病害,白天气温在22-24℃,夜间在10-13℃,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即可侵染植株,尤其在连阴雨、弱光照的条件下更易发生流行。

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越冬,病菌的孢子囊借助气流进行传播。中心病株上的孢子囊借助气流传播,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中,从伤口、芽眼及皮孔等处侵入块茎。病菌孢囊梗、孢子囊:相对湿度在85-90%以上。不同品种抗性有差异,有两种类型:寡基因遗传的小种专化性、非小种专化性。多雨年份、忽冷忽暖、多露雾、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平地、偏施氮肥等有利于病害发生。

西红柿发生晚疫病的原因,一是有晚疫病菌的来源;二是碰到比较潮湿的气候。晚疫病菌对空气湿度要求高,一般要达到75%以上,所以天气越潮湿,产生的病菌就越多;而对温度的要求则比较低,一般在7℃至25℃之间都能发生,最适合的温度是18℃至22℃。尤其是在阴天多雨,雨量大,湿度高,气温偏低的时候,发病早且病害重。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温室番茄植株上越冬,或以厚垣孢子形式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借助风雨传播,由植株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情发展十分迅速。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8~22℃,最适相对湿度95%以上。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的适温为10~13℃,游动孢子容易在叶面有水膜时侵染。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23℃。因此,高湿低温,特别是温度波动较大,有利于病害流行。降雨的早晚和雨日的多少,以及雨量的大小和持续的时间,均直接影响到病害发生的程度。另外,氮肥过多,栽植密度过大,保护地放风不及时等因素均可诱发病害。

气候条件:气温在25℃潜育期最短,仅3~4天,过高温度反而不利于病害的流行。病菌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较严,75%以上方可发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