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早疫病也称轮纹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马铃薯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境时期出现,在整个生长期都有机会发生,可在生长前期或临近成熟期间严重发生。早疫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为: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中越冬,也可在薯块的病斑上越冬。分生孢子可以长期存活,借风雨传播,在寄主生长期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高温对早疫病菌的侵染有利;退化、衰弱的植株下部老叶易发病;瘠薄和缺肥的地块发病重。
马铃薯早疫病初发病时,在叶片上产生日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退去绿色,呈近圆形、长椭圆形、椭圆形的深褐色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暗红色,中间稍凹陷,湿度大时,病斑上面产生稀疏的白色绵状霉层。
马铃薯早疫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块茎,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叶片受害:初期有一些零星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同心轮纹,周围有狭窄的褪色环晕;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连合成黑色斑块,叶片干枯脱落。
叶片受害后,出现近圆形、内有明显黑色同心轮纹的黑褐色病斑,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变褐、穿孔、干枯,最后直接死亡脱落,在湿度过大的环境下,病斑上会长出黑褐色的霉层;茎和叶柄受害后,病斑表现为线条性、凹陷的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会逐步发展成扩大化的椭圆或近圆形、有轮纹的灰褐或黑褐色的大病斑,严重时导致马铃薯的茎叶干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