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侵染循环是什么?

2024-09-19 08:21

番茄晚疫病侵染循环:病菌主要在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有时可以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引起该病流行。

田间水肥管理不当,对晚疫病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偏施氮肥,导致过量,会造成植株贪青旺长,加重病害的发生,或者当遇到连阴雨天气,排水不良的地块,晚疫病的发生也会严重,尤其是相对低洼的地块,更应该做好排水措施。

番茄晚疫病菌的越冬方式主要是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菌丝体也可以在马铃薯的薯块上潜伏,在春播的马铃薯植株上发生后传播给番茄。侵入方式是先由病菌孢子囊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到植株上后,孢子囊先在水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再萌发出菌丝,由菌丝侵入到植物组织中。如果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就会产生大量繁殖体,经风雨向四周迅速扩展,从而普遍发病。番茄晚疫病菌的致病力非常强,而且还有生理分化现象,即使在土壤中,也能形成具有致病能力的薄壁圆孢了和厚垣孢子。

番茄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带菌种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薯播种后,越冬的菌丝也随着薯块发芽而开始活动,并向幼芽蔓延,形成病苗。早期受害的病芽往往未出土就变黑死亡。在被害较晚的幼苗中病菌多沿着皮层纵向发展,形成条纹状病斑,但幼苗仍能正常生长;遇适宜环境条件病菌继续发展,并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如遇水分即迅速萌发和侵入叶片内,使叶片发病,由下而上发展形成典型的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叶片上产生的孢子囊随气流传播到周围植株上进行再侵染。茎上的孢子囊借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中,接触块茎后萌发和侵入,成为来年初次侵染源。一般在地面下5cm以内的发病重,超过5cm深度的发病轻。病菌为害叶片多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而块茎则多通过伤口、皮孔、芽眼,侵入后其潜育期的长短取决于病菌的致病力、寄主的感病性及环境条件,在叶片上一般为2-7天,块茎上则需一个月左右。

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遗留土中的病残体存活,为翌年提供初侵染。病菌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由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寄主,经3一4天潜育期,病部长出菌丝,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构成再侵染菌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