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枯萎病主要幼苗期或开花坐果期发生,为害根部或根颈处。初期病部出现水渍状褐色斑点,下部叶片黄化,嫩芽和嫩叶生长缓慢,色泽暗,叶片出现半边枯黄,半边绿色,中午萎蔫,晚上恢复,可持续2~3天。随病情加重,根颈处及主根、侧根基部皮层干腐纵裂,容易剥落,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茎秆和叶片迅速凋萎。病害扩展后,病根出现腐烂,髓部变为暗褐色或略带紫红,茎基部近地面3厘米左右整段干腐,或半边出现纵向枯死的长条斑。潮湿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或蓝绿色霉状物。后期病株侧根很少,容易拔起。折断茎杆可见根颈部维管束变褐,外部也常呈褐色。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辣椒黄萎病症状:辣椒黄萎病多发生在辣椒生长中后期,叶脲间的叶肉组织变黄多数于成株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自下而上或从植株一侧向全株发展。初期先从叶尖或叶缘稍向上卷曲,叶片下垂或脱落,严重时叶片落光成光秆。剖检病株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其症状与辣椒枯萎病易混淆,需镜检病原才能区分。
黄萎病特点:多数于成株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自下而上或从植株一侧向全株发展。初期先从叶尖或叶缘稍向上卷曲,叶片下垂或脱落,严重时叶片落光成光秆。剖检病株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其症状与辣椒枯萎病易混淆,需镜检病原才能区分。
黄萎病叶缘,叶尖变黄,发干,变褐,茎基部导管变褐,最后全株萎蔫,叶片枯死脱落。枯萎病有时病部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一纵向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