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

2024-12-28 22:51

本病常呈地方流行,发病无季节性,但以春夏季发病几率较高。新疫区常表现大量母羊流产,老疫区流产比较较少。

1.传染源。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2.传染途径。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3.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

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感染而得的慢性传染病。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细菌,具有很强的活性,呈杆状,表面无菌毛,无法形成芽孢,不能随意运动,主要寄生在细胞内。该杆菌又分为6种19型,感染牛、羊、鹿、猪、野兔等多种动物,其中羊布氏杆菌只是其中一种,其传染源是羊群。羊布氏杆菌在自然状态下,能在干燥的土壤、河流,动物的皮毛或组织中存活很长时间,但却对高温敏感,阳光照射或一般消毒剂即可灭活。羊布氏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携带病原体的羊群,病原体多存在于母羊的羊水及公羊的精液中。牲畜可通过饮用含有病原体的水源或者食用带有病原体的饲料等感染该病,还能通过血液、交配、蜱虫叮咬等途径传播病原体,该病原体的传播多见于牛羊之间交叉传染。人类若与携带病原体的羊群接触,或者直接与污染的空气、水源等接触,也可能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疾病,但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比较少见。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生始于春季,高发于夏秋季节,进入冬季之后发病率逐渐下降,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发病率更高,该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及区域性。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病原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粘膜、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配)也能感染。与病羊接触、加工病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本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