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

2024-12-28 17:16

早晚雾浓露重或阴雨连绵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10-25℃、相对湿度在75%以上为病害流行条件;地势低洼、植株过密,偏施氮肥,田间相对湿度过大或植株生长衰弱等,亦有利于此病发生。病害的蔓延速度,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力的强弱。根据各地观察,在温湿度适于病害发展和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大约经过10-14天,才可以传播到全田的每个植株。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晚疫病在多雨年份易流行成灾。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地较垄地发病重。过分密植或株型高大可使小气候增加湿度,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或者土壤瘠薄缺氧或粘重土壤使植株生长衰弱,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增施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性减轻病害发生。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力有很大差异,一般叶片平滑宽大,叶色黄绿,匍匐型的品种容易感病。叶片小而茸毛多,叶肉厚,颜色深绿的直立型品种比较抗病。叶片表面气孔数目多的品种也容易感病。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期对晚疫病的抗病力也不一致,一般幼苗抗病力强,而开花期前后最容易感病。叶片着生部位也影响发病,顶叶最抗病,中部次之,底叶最容易感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