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煤霉病的流行规律是什么?

2025-02-02 23:25

番茄煤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黄枝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也能危害茎和叶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越冬,也可是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皮或以菌丝体在种皮内越冬。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助气流、灌溉水等进行传播,可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侵入,也可从萼片、花梗等部位侵入,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上。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温度为20-25℃;在一定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大于80%),发病越重,在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该病易盛行。重茬地、排水不畅、植株茂密、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的地块易发病。高温高湿易流行,气温高于25℃,遇雨或连阴雨天气,特别是阵雨转晴,或气温高、田间湿度大,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田间始见发病或迅速扩展甚至流行。初在叶背产生褪绿色病斑,后扩展为近圆形黄褐色病斑。叶片正面症状开始不明显,后变为褪绿色至黄绿色斑,最后病斑变为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地面上渡过不良环境,遇适宜条件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浇水、喷雾形成初侵染,后又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生长适温度27℃,37℃,50℃经10分钟致死,高温高湿,特别遇到阴雨,分生孢子极易产生和萌发,病害严重。在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番茄煤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间春、夏季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夏秋季多雷阵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浇水过多、不及时整除下部老叶的田块发病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