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又叫蠓虫、蚰虫、天蚊等,主要有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三种。在北方稻区,三种稻飞虱常混合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一般损失5%左右,严重时可达10%以上,甚至40%。褐飞虱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滋生霉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时使稻株干枯,俗称“冒穿”、“透顶”或“塌圈”,甚至颗粒无收。成、若虫还可传播水稻齿矮等病毒。白背飞虱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水稻植株汁液,轻者导致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重者稻田成团成片死秆倒伏。灰飞虱以成、若虫刺吸水稻等寄主汁液,引起黄叶或叶片枯死,轻时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此外,灰飞虱还可传播水稻褐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以及小麦丛矮病和玉米粗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