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的水渍状条纹斑点,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脉发展成波纹状长条斑,病斑黄白色,病、健部界限明显。最终病斑转为灰白色,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有白叶枯病的称乎。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
成株期常见的典型症状有叶缘型,另外还有急性型、凋萎型、黄化型等。急性型、凋萎型症状的出现预示着白叶枯病将严重发生。急性型多发生在多肥、深灌栽培、高温闷热和连阴雨天气。凋萎型典型症状为失水、青干、皱缩、卷曲。黄化型常有不规则形的褪绿斑,发展为枯黄斑。各类型天气潮湿时,在叶缘或新病表排出蜜黄色带黏性菌脓。
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防治方法包括利用不同品种抗病性的不同进行防治,从无病区留种,种子消毒,清除病稻草,合理施肥和浅水勤灌,增强水稻抗病力和秧田、大田喷代森铵、杀枯净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