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锈病有什么发病规律?

2025-04-03 09:58

花生锈病在各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生,但以结荚期以后发病严重,主要侵染花生叶片,亦可为害叶柄、托叶、茎秆、果柄和荚果。其发病规律为夏孢子借气流、风雨传播,在叶片具有水膜的条件下进行再侵染。夏孢子发芽温度为11~32℃,以25~28℃最适宜,花生生长期的温度都能满足病菌发芽。高湿、温差变化大,易引起病害的流行,而施氮肥过多、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能加重病害发生。

在广东、海南等四季种植花生地区,病害可在自生苗上越冬,翌春危害春花生,而在北方,花生锈病初侵染来源尚不清楚。春花生早播病轻,秋花生早播则病重。此外,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肥料未充分腐熟或有机肥带菌、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害虫危害多等因素都会增加植株的感病风险。

5—6月平均降雨量在200~300毫米以上,雨日多的条件下,可能导致春花生锈病流行,而秋花生在9月多雨的情况下则发病严重,大雾或重雾也可诱发严重病害。在无高抗品种的情况下,菌源数量和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水田花生较旱田病重,高温、高湿、温差大有利于病害蔓延。因此,合理种植密度、科学施肥、改善排水条件、及时防治害虫等措施对控制花生锈病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