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用药原则有哪些?

2024-07-28 10:11

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用药原则:首先,针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必要时给药前先留取咽拭子培养,有条件者可做快速抗原检测试验作为辅助病原诊断。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发生非化脓性并发症,抗菌治疗以清除病灶中细菌为目的,疗程需10天。抗生素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掌握其用药原则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浪费至关重要。

用药原则包括:1. 选择效果好、廉价、投药方便的药物,如在现代化养殖场采用饮水和拌料给药,降低劳动强度,保证给药均匀性。2.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药物,防止产生耐药性,应交替使用抗生素。3. 选用长效药物,减少投药次数,节省时间和成本,并考虑毒副作用小的药物。4. 使用有效的抗生素,避免重复使用具有交叉抗菌的药物。

具体用药策略:1. 根据适应症用药,确定细菌感染或可疑感染后方可应用抗菌药物。2. 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初步判断是敏感细菌感染还是耐药细菌感染,选择相应抗菌药物。3.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4. 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能单药治疗的不选择联合治疗,恢复后尽早停药。5. 逐级用药,简单、低级别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不选择更高级别药物。

治疗措施: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综合治疗中,消灭病原体、中和毒素是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支持与对症治疗是增强病原治疗、提高治愈率、促使早日恢复的重要措施,亦是实施病原治疗的基础。两者不可偏废。

在治疗的同时,必须做好隔离、消毒、疫情报告、接触者的检疫与流行病学的调查。选择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量要足,按时用药、按时停药,同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