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早疫病的发生规律和侵染途径有哪些?

2025-03-14 17:23

辣椒早疫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茄链格孢霉引起,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在温暖多湿的条件下病情发展较快。叶上病斑呈圆形,黑褐色,有同心轮纹,潮湿时有黑色霉层。茎受害时,有褐色凹陷椭圆形的轮纹斑,表面生有黑霉。苗期发病多在叶尖或顶芽产生暗褐色水渍状病斑,引起叶尖和顶芽腐烂,幼苗上部腐烂后形成无顶苗,甚至烂至床土面,病部后期可见墨绿色霉层。成龄植株发病时,叶片上产生许多水渍状病斑,发展后为灰白色圆形病斑,病部下陷,稍有木栓化但不穿孔,引起落叶,发病组织表面可见墨色或黑色的霉层。菌丝或分生孢子从气孔、皮孔直接侵入,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当番茄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基部叶片开始衰老,病菌在番茄田上空得以积累,这时遇有持续5天均温21℃左右,降雨2.2~46毫米,相对湿度大于70%的达49小时,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田间管理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翌春由风、雨、昆虫传播,从植株的气孔、表皮或伤口侵入。在26-28℃的高温,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时易发病流行。北方炎夏多雨季节及保护地内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白天20~25℃,夜间12~15℃,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易结露,利于辣椒早疫病发病和蔓延。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