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疮痂病是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危害严重,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特别是苗小、肥力差的地块更易发生此病。发病幼苗叶子上生银白色小斑点,呈水渍状,后变暗色凹陷病斑。幼苗发生病害引起全部落叶,植株死亡。成株的叶片发病初期,早上观察叶背面有像水烫了似的点,逐渐扩大,干枯后为褐色斑。如叶片上病斑多时,则病斑较小,此时植株受害最重。受害重的叶片、叶边、叶尖谐变黄干枯破裂,最后脱落。如病斑沿叶脉处发生时,常使叶片变为畸形。
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农业防治:采用无病种子并要进行种子消毒;实行2~3年轮作。定植后注意浇水、追肥,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早封。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防止蔓延。药剂防治: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倍,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500倍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400-500倍喷雾。以上药剂任选一种,交替用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视病情连喷2-3次。
辣椒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目前专用药2个:1.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疮痂病,30-45克/亩,喷雾。建议在作物发病前使用,茎叶喷雾覆盖全株,每次用药间隔7-10天,每季最多3次,安全间隔期5天。2.20%锰锌·拌种灵可湿性粉剂:疮痂病或炭疽病,100-150克/亩,喷雾。辣椒移栽后25-30天或发病初期开始使用,每10天一次,全生育期3-4次,安全间隔期15天。
辣椒疮痂病主要以叶片发病最常见,发病部位隆起疮痂状的小黑点,可引起落叶。果实发病,初为暗绿色隆起的小点或为带水渍状疱疹,扩大后为圆形或长圆形黑色疮痂斑,潮湿时可见菌浓从病部溢出。辣椒疮痂病防治措施:1.实行与豆科、玉米、十字花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2.清除病残体。3.播种前种子处理。4.在发病初期,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粉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